獼猴桃潰瘍病是一種毀滅性細菌病害,具有范圍廣、致病性強、傳播迅速、根除難度大等特點,已成為危害獼猴桃的最嚴重病害之一。
潰瘍病為害癥狀圖解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單孢桿菌屬的獼猴桃致病變種,主要在病株上越冬,可借助風雨或修剪工具進行傳播,危害樹干、枝條、嫩稍、葉片及花等部位。
植株主干和枝條感病后病斑初呈水漬狀,皮層組織變軟、隆起,與木質部分離,之后病部龜裂。
傷口、皮孔、芽眼、葉痕、樹枝分杈處等部位溢出清白色粘質菌膿,傷流期植株傷流液混合后呈現(xiàn)紅褐色或銹紅色。
剝開皮層后可見木質部呈現(xiàn)紅黑色,韌皮部潰瘍腐爛,病斑可環(huán)繞莖迅速擴展,導致枝葉萎蔫死亡,嚴重時導致樹體死亡。
(獼猴桃樹皮呈現(xiàn)鐵銹色,木質部逐漸變?yōu)楹诤稚?,失去傳遞養(yǎng)分能力)
嫩枝感病后其上子葉焦枯,卷曲。
葉片發(fā)病高峰為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感病后先形成紅色小點,后呈現(xiàn)不規(guī)則形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圍有2~5mm 的黃色暈圈,潮濕條件下病斑擴大,導致葉片焦枯、卷曲。
(后期形成不規(guī)則形狀或多角形不規(guī)則褐色病斑,對著陽光看葉片,可見明顯的黃色光暈)
花蕾感病后不能張開,隨后變褐枯死并脫落。
潰瘍病發(fā)生規(guī)律解析
品種抗性
不同獼猴桃品種對潰瘍病的抗性存在差異,其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也存在一定差異。一般來說,中華系品種比美味系發(fā)病重。但值得注意的是,潰瘍病的發(fā)生受氣候特點、栽培條件、管理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也不能一概而論。
枝條、皮孔、氣孔
不同品種的主干 、側枝和結果枝均能發(fā)病,但發(fā)病率有明顯差異,以側枝和結果枝發(fā)病為主。
不同枝齡比較,一年生枝條病枝死亡率和枝條死亡率最高。
菌膿出現(xiàn)位點以皮孔為主,其次為枝杈裂縫、傷口及芽眼。年生枝條孔越長,且皮孔密度越大,植株相對發(fā)病率越高。
(春季獼猴桃果園發(fā)?。?/p>
枝條皮孔密度和長度以及氣孔密度、長度和寬度與品種發(fā)病率都有較高的相關性。角質膜越厚,皮層厚壁細胞壁厚度越厚,皮層所占比例越小,品種的抗?jié)儾⌒栽綇姟?/p>
(春季獼猴桃果園發(fā)?。?/p>
樹齡
樹齡越大,潰瘍病的發(fā)生率和感病指數(shù)越高。在經(jīng)常發(fā)生該病害的園區(qū)這種規(guī)律特別明顯,且發(fā)病更嚴重,原因主要與樹勢及病原菌累積量有關。
(春季獼猴桃果園發(fā)?。?/p>
其他性狀
由于獼猴桃雌雄株生理差異的關系,一般雄株較雌株發(fā)病嚴重。原因在于早春時節(jié)為潰瘍病病原菌開始活躍的關鍵時期,而雄株的傷流期、開花期較雌株早,病原菌在其體內的活動時間相應提前和延長,雌株恰好相反。
(春季獼猴桃果園發(fā)?。?/p>
溫度
潰瘍病發(fā)生的早晚和危害程度的高低年份取決于極端低溫(-12℃)出現(xiàn)的早晚和高低。冬季及初春溫度的急劇變化,是導致潰瘍病發(fā)生流行的關鍵因子,低溫有利于該病發(fā)生,高溫阻礙其流行。
霜凍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發(fā)生與霜凍存在一定的關系。無霜期越短,發(fā)病越嚴重,反之,則越輕。這是因為霜凍時間越長,樹體易受凍傷,導致樹勢衰弱,對潰瘍病的抗性也隨之降低。
(春季獼猴桃果園發(fā)病)
降雨
潰瘍病田間傳播媒介為雨水,雨水多易使癥狀加重,菌量增加。在春季低溫與雨水的雙重作用下,病斑處流膿劇烈,田間發(fā)病增多。
(紅心獼猴桃降雨)
海拔
海拔750m以上的果園發(fā)病要較平原地區(qū)重,這是因為冬季溫度低,果樹容易受凍害,降低了樹體抗性;同時海拔較高的山頭,無防護林和高大樹體遮擋,容易造成樹干及葉片受強風吹打碰撞形成傷口,增加了感病幾率。
如何防止獼猴桃潰瘍病
坡向
向陽坡發(fā)病重于背陽坡,南坡獼猴桃潰瘍病重于東、西坡向,原因是向陽坡、南坡白天受光強度和日照時間分別高于背陽坡和東西坡向,樹皮膨脹明顯,夜晚溫度下降后樹皮受冷后收縮,晝夜溫差大,造成獼猴桃生理適應性降低,樹體易受凍害,從而降低抗病性。
栽培管理
灌溉、施肥、修剪、防病等管理精細、栽培技術水平高的獼猴桃園區(qū)潰瘍病發(fā)病率低。栽植密度越大的園區(qū),病害發(fā)生越嚴重。這是由于栽植密度大導致園區(qū)內的通風透光性差,濕度大,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傳播和危害。
另外,土壤有機質不足,土壤中硼、磷元素缺乏等易造成病原菌侵染樹體傷口而引起潰瘍病。
潰瘍病的科學防治
對于獼猴桃潰瘍病的防治,需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總體防治要求是以選用優(yōu)質抗?。停┢贩N和砧木為前提,以控制產(chǎn)量培育樹勢為重點,綜合運用農(nóng)業(yè)、物理、生物及化學藥劑等主要防治措施,抓住秋季預防與春季治療關鍵期,實行統(tǒng)防統(tǒng)治,全程防控。
1、選用優(yōu)良抗病品種
采用優(yōu)良抗病品種防治潰瘍病是最經(jīng)濟有效的方法。要選用適宜當?shù)厣a(chǎn)的優(yōu)良抗病品種,如徐香、海沃德、金魁、華優(yōu)等。發(fā)病重災區(qū)要慎重發(fā)展易感病的中華獼猴桃品種。避免中華、美味混栽。
2、栽植無病苗木建園,防止嫁接傳染
選用健壯無病苗木建園,防止接穗與砧木帶菌,杜絕嫁接傳染。嫁接前建議對采集的接穗用臭氧進行表面消毒,方法為將接穗裝入密閉的塑料袋內,通入臭氧氣體30~60分鐘。
嫁接使用的刀剪用具消毒。每使用一次需用75%酒精或過氧乙酸消毒處理一次,嚴防工具傳染。
在嫁接口、剪口、傷口涂藥保護樹體。藥劑可選擇噻霉酮、氟蘭克、乙酸銅、氫氧化銅等。
對首次引進調入的獼猴桃苗木、接穗等,須全面檢疫,防止病原傳入非疫區(qū)。若發(fā)現(xiàn)帶病苗木,立即銷毀,杜絕病原的擴散。
3、清潔果園衛(wèi)生
果園內開始出現(xiàn)零星病株時,應立即徹底銷毀病株,杜絕蔓延。
將修剪的病枝、刮除樹干粗老翹皮、病葉或病果清除出果園,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初侵染源,以免病害在果園擴展蔓延。
及時清除潰瘍病的野生寄主、轉主寄主大豆、蠶豆、番茄、魔芋、馬鈴薯和洋蔥等。
4、合理控制產(chǎn)量、平衡施肥
依據(jù)樹齡、樹勢確定適宜負載量,合理負載培育健壯樹勢,增強抗病性。實行花前疏蕾(疏梢)、花期授粉、花后疏果定果。
增施有機肥、微生物菌肥,配合海精靈生物刺激劑,減少化肥用量,推行平衡、配方施肥。提倡樹盤覆草,種植白花三葉、毛苕子、綠豆等綠肥,科學修剪。
5、預防低溫凍害
秋末冬初應采取防凍措施,如樹干纏草、基部培土、樹盤灌水,預防樹體受凍,減少凍傷口,防止病菌入侵。
冬末春初,進行樹干涂白,防止晚霜凍和日灼,兼有殺菌、治蟲等作用。
6、藥劑防治
潰瘍病一旦暴發(fā)流行,防治上有相當大的難度,所以藥劑防治要實行全程覆蓋。
早春發(fā)病期:每4~6天全園檢查病斑1次,采用刮除病斑涂藥法,治早治小。對染病的主干、主蔓后未造成皮層環(huán)剝時,應徹底刮除病斑,涂藥范圍應大于病斑范圍2~3倍,藥劑有噻霉酮膏劑、梧寧霉素、代森銨、氯溴異氰尿酸、防腐油、腐爛凈及氟蘭克,或葉枯唑150倍+潰腐靈30倍。刮治應在陰天或下午進行。
萌芽后-花前:可選噴1.5%噻霉酮600~800倍液或氫氧化銅600~800倍或0.15%梧寧霉素800倍液或嘧菌環(huán)胺等殺菌劑,連噴2~3次。
(獼猴桃使用嘧菌環(huán)胺控制灰霉?。?/p>
果實膨大期:對已控制的病斑去除病部翹皮,對全部病斑(包括露出的木質部)涂抹氟蘭克或防腐油,促進病斑愈合。若發(fā)病嚴重,須將枝干從好皮以下處剪鋸除并燒毀。
果實采收前后:可選噴0.15%梧寧霉素800倍液或1.5%噻霉酮600~800倍液或中生菌素6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500倍液等,每10~15天噴一次,連噴3~4次,交替使用藥物。對易感病品種于嫁接口上下、枝蔓分叉處縱劃并涂抹噻霉酮膏劑或防腐油或5%菌毒清水劑30~50倍液,或用0.15%梧寧霉素水劑5~10倍液或5%腐爛凈1~2次,每次間隔7~10天。
(獼猴桃石硫合劑)
果樹落葉后:對樹干枝蔓均勻噴布4~5Be石硫合劑1次(第一次清園)。噴藥做到全面周到、樹干樹枝、支架地面等全噴,防止?jié)儾【鷱墓?、葉柄痕向枝蔓內侵入。
果樹冬剪后:做好防凍措施,注意保護剪口、鋸口,可噴施或涂抹噻霉酮等,預防潰瘍病菌侵染。
獼猴桃潰瘍病即將進入高發(fā)期,怎樣防治?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龔國淑教授給出了答案
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的發(fā)生規(guī)律及綜合防治技術 鐘彩虹
紅心獼猴桃潰瘍病
獼猴桃潰瘍病的救星
治療獼猴桃潰瘍病的特效藥
獼猴桃潰瘍病用什么藥最好
防治獼猴桃潰瘍病的藥
目前獼猴桃防治潰瘍病的有效方法
東紅獼猴桃潰瘍病
獼猴桃潰瘍病防治規(guī)程
陽光金果花粉
(獼猴桃花粉)
(陽光金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