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維,女,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廣西落葉果樹水果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2018-2022),政協(xié)桂林市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曾任廣西植物研究所婦委會主任、引種栽培研究室副主任、特色經濟植物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廣西獼猴桃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2013-2017)、九三學社廣西區(qū)委委員、九三學社桂林市委員會副主委、政協(xié)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第九屆委員會委員,自治區(qū)第十屆人大代表,桂林市第三屆人大代表,政協(xié)桂林市第四屆委員會委員,政協(xié)雁山區(qū)第一、二、三屆委員和常委。2019年被我所推薦參加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
初識獼猴桃
1986年7月,李潔維同志從廣西農學院本科畢業(yè)分配到廣西植物研究所工作。報到時,單位安排她到獼猴桃研究課題組工作,她當時有種如愿以償的興奮。因為在學校圖書館查資料時,她查到過關于獼猴桃的資料,當時給她印象最深的是“獼猴桃維生素C含量高、能防癌治癌”,“獼猴桃”三個字深深地印在了腦海里,只是不知道獼猴桃在哪里,如今把她安排在獼猴桃課題組工作,她怎么會不興奮呢!當然,她沒有想到與獼猴桃結緣就是艱苦工作的開始,也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獼猴桃成了她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做農業(yè)科研人員,意味著風吹、日曬、雨淋和無休止揮汗如雨的體力勞動,對一個女孩子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但來自農村的李潔維并沒有怕苦怕累怕曬的思想,年輕的她完全服從課題負責人的安排,她除了做好實驗工作之外,還與男同事一起在獼猴桃試驗場地做著除草、施肥、淋水、翻地、修剪等體力工作。比如光獼猴桃冬季修剪就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每年冬季落葉之后便要開始修剪,修剪期間是一年當中最冷的季節(jié),桂林的冬天濕冷是直入骨子里的,早上開始剪時手指頭和腳趾頭常常凍得生痛,痛到麻木,每年修剪完獼猴桃她的手掌都被磨得粗糙生蠻,但她卻從沒有抱怨,從未有生懶、生怕逃避的思想,而是一年一年默默地、認真地堅持去做,努力做到最快、最好。如今她已練就了嫻熟的獼猴桃整形修剪技術,下剪做到“快、準、好”,這項技術現(xiàn)如今也成了她下鄉(xiāng)指導服務的本領。
終生傾力建功勛
李潔維在工作中吃苦耐勞,任勞任怨,與同事和睦相處、團結合作,共同攻克一個個科研難題,卻從未計較個人得失,不爭名爭利,抱著順其自然的思想,她堅信只要努力了總會有回報。從事科研工作整整33年,李潔維心系獼猴桃,為了保證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只要工作需要,無論是周末還是節(jié)假日,她都堅守在獼猴桃試驗場地開展試驗或者進行試驗觀測。她工作認真負責,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從生產需要凝練科研項目,解決產業(yè)共性關鍵性難題。她先后主持和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如國家基金、省基金、廣西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等42項,系統(tǒng)開展了獼猴桃遺傳資源收集與遺傳多樣性研究,建成華南地區(qū)最大的獼猴桃種質資源活基因庫,解決了開展種質創(chuàng)新、選育種的基因來源;獼猴桃選育種創(chuàng)新研究成績顯著,選育出不同熟期的紅心、綠心獼猴桃新品種,解決了廣西獼猴桃沒有主栽品種的問題;獼猴桃提質增效栽培技術體系建設取得良好效果,進行了建園技術、砧木選擇、整形、授粉、病蟲害防控、健康種苗繁育等關鍵技術集成與攻關,制訂了獼猴桃生產與苗木生產技術規(guī)程,解決了廣西獼猴桃標準化生產技術問題,促進了廣西獼猴桃提質增效。李潔維三十余年的辛勤耕耘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先后獲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成果2項(主持1項,參加1項),省部級三等獎成果3項,市廳級成果獎7項;主持選育并通過省級審定獼猴桃新品種3個;主持制定獼猴桃地方標準2套;發(fā)表相關研究論文57篇。由于她的長期堅守和積累,我所的“廣西獼猴桃良種培育中心”在2012年獲準認定為自治區(qū)第二批良種培育中心,李潔維本人在同行中也享有較高聲譽,2013年,她獲聘為國家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體系廣西獼猴桃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作為廣西獼猴桃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是榮譽,更是一種責任,需要對整個廣西的獼猴桃產業(yè)進行規(guī)劃布局,并為產業(yè)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李潔維帶領創(chuàng)新團隊出色完成了五年期的目標任務,2018年,她又獲聘任為廣西落葉果樹水果創(chuàng)新團隊首席專家,任兩輪首席專家共獲科研經費1150萬元。這一輪創(chuàng)新團隊包括獼猴桃、桃、李、梨四個樹種,范圍廣了,她也深感落在她肩頭上的任務更重了,但她始終堅守住一個最普通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帶領團隊成員繼續(xù)砥礪前行!
把科研論文寫在八桂大地上
李潔維一直堅信,科研成果只有應用于生產、轉化為生產力才有生命力。因此,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三農”服務是她一直以來的心愿。多年來,她奔波于區(qū)內各獼猴桃產區(qū),急農戶所急,開展推廣示范、技術培訓、技術服務等工作,廣西種植有獼猴桃的山區(qū)都留下了她辛勤的足跡。近年來,更是協(xié)助貧困縣把獼猴桃作為扶貧產業(yè)來抓。為了使獼猴桃先進技術在貧困山區(qū)得以傳播,2014年以來,李潔維加入了科技特派員的行列,并擔任自治區(qū)“十三五”脫貧攻堅貧困村“其他果樹”產業(yè)科技服務團團長。經過多年的努力,她主持引進篩選出來的適合廣西發(fā)展的紅心獼猴桃及配套栽培技術等研究成果和技術已在廣西區(qū)內樂業(yè)、南丹、資源、龍勝等15個縣推廣應用,新增獼猴桃種植面積7萬余畝,近三年新增產值84738.08萬元,新增利潤74641.66萬元;累計在貧困山區(qū)開展獼猴桃技術培訓和指導1000多次,培訓與指導人次達15000人次,顯著促進獼猴桃產業(yè)科技進步,促進獼猴桃在貧困山區(qū)發(fā)展,成為了山區(qū)精準扶貧的首選產業(yè),使貧困山區(qū)10萬人口脫貧。李潔維出色的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也得到了單位與相關部門的認可。2014年-2018年連續(xù)4次被評為自治區(qū)優(yōu)秀科技特派員,2015、2016和2017年連續(xù)三年被評為廣西科學院先進工作者,2013年-2018年連續(xù)六年被評為廣西植物研究所先進工作者。
如今,李潔維雖然已過了55歲的退休年齡,但為了廣西的獼猴桃產業(yè)發(fā)展,她仍然繼續(xù)奮戰(zhàn)在獼猴桃科研與成果推廣應用第一線,仍然經常奔走于貧困山區(qū),穿越在各地的獼猴桃果園,為種植戶解決技術難題。微信平臺也成為了她技術指導的地方,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覺前,都有農戶通過網絡向她咨詢技術問題,對于每個人提出的問題,無論大小,她都耐心解答,深受農戶的尊敬與喜愛。她忙且快樂著,她一直認為,科研人員能被社會需要才是幸福的。
正是這種“擇一事終一生”的匠人精神,伴隨著李潔維33年的獼猴桃研究工作,成就了一代“獼猴桃人”,也成就了廣西的獼猴桃產業(yè)。目前,廣西7萬余畝獼猴桃分布在八桂大地的10余個貧困縣,在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土地里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廣西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潔維多年來從事獼猴桃種植研究。她告訴南國早報記者,獼猴桃采摘后需要經過后熟才能食用,后熟期的長短受成熟度和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成熟度高的,或置于高溫條件下的,后熟期就較短。此外,獼猴桃對環(huán)境中的乙烯特別敏感,乙烯濃度愈高,其后熟速度愈快。因此,目前常用乙烯氣體進行催熟,從而讓獼猴桃的上市時間提早。
李潔維說,為了托運便利,市場上銷售的有機獼猴桃多是生硬的,買來即酸澀刺口,口感很差。這是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酶,會分解舌頭和口腔黏膜的蛋白質,引起不適感。
世界上生產栽培的主要是美味獼猴桃和中華獼猴桃兩個種,美味獼猴桃枝干和果實外表皮覆有絨毛,中華獼猴桃枝干和果實外表皮比較光滑,這兩個種主要分布在華中地區(qū)的長江流域和秦嶺及其以南、橫斷山脈以東的地區(qū)。
買回來的獼猴桃如果單獨放置,快的要兩周,慢的要一個月,才能達到可食狀態(tài)。對此,市民可用兩種方法催熟:一是提高存放環(huán)境的溫度,溫度越高,果實新陳代謝越活躍,后熟越快;二是增加乙烯濃度,把獼猴桃花粉鮮果與蘋果、香蕉裝入一個塑料袋內,然后將袋口密封3~5天,即可食用。裝入的其他水果越多,催熟效果越好。使用塑料袋的好處是,果實均勻軟熟,并且不會失水。
評論